六個月改變家庭財務習慣
我們在2019年開始這個計畫時,其實沒想到會做這麼久。當時只是覺得很多家庭對記帳感到挫折——不是因為不想做,而是方法總讓人覺得很累。
後來發現大家需要的不是更複雜的工具,而是有人能用簡單的方式說清楚「錢到底怎麼流動」。於是我們設計了這套課程,從2025年秋季班開始,每期都限制20個家庭參加。

林志明
在銀行做了十二年才發現,最難的不是投資理論,是讓一家人願意坐下來好好談錢。現在專門教這件事。

陳雅婷
曾經也是月光族。後來花了三年搞懂家庭支出邏輯,現在負責課程中最實際的那部分——如何真的存到錢。

張建國
做過會計師,教過成人教育。最擅長把複雜的財務概念,用生活例子講到你真的懂為止。

王美玲
兩個孩子的媽,也是理財規劃師。課程裡很多例子都來自她家真實經歷,包括那些聽起來很蠢的錯誤。
這半年你會經歷什麼
不是填鴨式上課。每個月處理一個主題,慢慢把習慣建立起來。
第一個月:搞清楚錢去哪了
很多人記帳記到放棄,是因為一開始就想記得太詳細。我們先教你看大方向——收入、固定支出、變動支出,就這三類。
- 每週兩小時線上討論,時間可以選
- 用你現有的工具就好,不用買新軟體
- 月底會有一對一檢視,看看哪裡卡住了
第二個月:找出可以調整的地方
有了第一個月的資料,這時候你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事——某些錢花得比你想像的多。但這不是要你馬上砍掉,而是先理解為什麼。
- 學會區分「需要」跟「想要」,不用痛苦
- 討論如何跟家人溝通預算調整
- 設定第一個小目標,通常是先存一筆緊急預備金
第三個月:建立儲蓄系統
到這裡才開始談儲蓄。因為如果前面沒搞清楚,存錢會變成硬撐,撐不久的。我們教的是「自動化儲蓄」——錢一進來就先分配好。
- 設定不同帳戶的用途
- 計算真實的可儲蓄金額,不要訂太高
- 處理突發狀況時怎麼調整
第四個月:面對債務與貸款
這是最多人不敢看的部分。房貸、車貸、信用卡——不是說要馬上還清,而是理解利息怎麼算,優先順序怎麼排。
- 計算實際負債成本
- 討論是否要提前還款
- 學會用債務規劃表追蹤進度
第五個月:家庭財務溝通
錢的問題往往不是技術問題,是溝通問題。這個月我們專注在如何跟伴侶、孩子談錢,不吵架也不迴避。
- 設計家庭財務會議流程
- 處理不同金錢價值觀的衝突
- 教孩子基本的金錢概念
第六個月:長期規劃與檢視
最後一個月回頭看這半年的改變。不是要你變成理財專家,而是確認這些習慣已經內化,可以自己繼續走下去。
- 設定未來一年的財務目標
- 建立季度檢視機制
- 知道什麼時候該尋求專業協助

實際上起來是什麼樣子
我們不喜歡那種一直對著投影片講話的課。每次上課都是討論為主——你遇到什麼困難,別人怎麼處理的,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。
每週的作業很短,大概15到20分鐘就能完成。因為重點不是做功課,而是養成每週花點時間看財務狀況的習慣。
線上小組討論
每週二或週四晚上8點,選一個你方便的時段。通常是5到6個家庭一組。
私密社群支援
課程期間可以在群組裡問問題。有時候其他學員的回答比老師的還實用。
個別諮詢時段
每個月有一次30分鐘的一對一時間,講你不想在小組裡說的事。
實用工具範本
記帳表、預算表、債務追蹤表——都是我們用過確實有效的版本,直接拿去改就能用。